清朝皇帝生育力逐代下降
综观清代皇帝,总体上越到后来生育能力越差,所生子女早夭比例越高。
开国皇帝皇太极,享年51岁,可查的有名分的后妃15位,仅以此15位后妃为计算依据,她们和皇太极生了11个儿子、14个女儿。11个儿子中长到16虚岁以上的成人共7位,4个早夭;14个女儿中13位长到16岁以上,只有1位15岁死去,子女早夭的比例为20%。
第二位皇帝顺治帝,患天花而死,终年24周岁还差1个月,共8个儿子、6个女儿,子女早夭比例为43%。
第三位皇帝康熙帝,享年68周岁,共生了35个儿子、20个女儿,子女早夭的比例为51%。
接下来几位皇帝生育能力有所下降,但不算太弱。到了第六位皇帝颙琰(嘉庆帝)时,儿女的早夭比例高达57%。
到了第八位皇帝咸丰帝时,虽然他一生风流成性,有名分的后妃19人,却只生了2个儿子、1个女儿,大儿子出生后来不及取名就死了,女儿仅活到20虚岁,幸存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帝。
至于同治帝、光绪帝、宣统帝,竟然均未生育子女。
光绪自曝有遗精病
正是遗传因素与政治压力导致光绪患有遗精、痨症等多种疾病。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也就是光绪帝死前一年,他曾亲自探究并写下自己的病原:“遗精之病将二十年,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,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,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,冬天较甚。近数年遗泄较少者,并非渐愈,乃系肾经亏损太甚,无力发泄之故。”
光绪帝生于同治十年六月(1871年8月),写病原时三十六周岁,他从十五六岁青春发育期起就患了遗精之病,每月多达十几次。患有如此要命的疾病,无论怎样刻意播撒龙种也就成了徒劳。
同治帝、宣统帝未育子女,恐怕也有此类原因。